新的LPR形成机制不会降低抵押贷款利率
新的LPR形成机制不会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刘国强表示,此次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的重点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的重点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对于房地产市场,要坚决贯彻落实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短期手段,确保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效实施,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基本稳定。
刘国强说有两点:一是定位,不能偏离“房住不炒”的目标定位。二是避免把房地产作为工具,不要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不要把房地产作为工具。这个政策不能违反。如何在金融工作中落实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必须保证房贷增量不扩大,房贷利率不下降。这次“利率一体化”改革,房贷的利率从基准利率变成了参考LPR,参考基准变了,但利率水平不能降。
短期来看,银行利差会降低。从长期来看,好银行刘国强说,银行贷款本来就是以基准利率为基准的,以后就是贷款市场的报价利率,也就是LPR。这是全覆盖,不是说有的类型继续参照基准利率有的类型参照新LPR,而是全覆盖,各类贷款都要参照LPR。在推广过程中,我们会纳入MPA评估,也就是宏观审慎评估。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刘国强表示,短期内银行的息差可能会降低,这将影响银行的利润。这种计算有一定的道理,但长期来看,银行是服务业,银行依托的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银行的客户就会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发展就会改善,银行信贷不良率就会下来,信贷质量就会提高。
这也是我们希望长期有益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刘国强表示,LPR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缩小国家监管政策与实体经济的差距。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像一场“渠修”,目的是让水流更顺畅,让水更高效、更精准地流向田间地头,但水的大小还是要看闸门。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但不能替代货币政策或其他政策。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