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平台已经成为连接中国传统文化和年轻人的桥梁
数字经济正在给传统文化带来一个“亮点时刻”。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与七夕相关的传统文化产品消费迅速增加。在淘宝天猫上,七夕商品消费比去年七夕增长超过118%。
在传统文化复兴之际,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国际品牌都瞄准了七夕,推出了“七夕特供”产品。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国货自然更受欢迎,国产品牌推出的七夕产品消费略胜一筹,同比增长141%。
“我愿意拿着这支奇妙的笔,第一次画你的眉毛。”国内品牌华推出了“男友眉笔”,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销量超过10万支。故宫淘宝的“充香袖花袋手串”在七夕单月售出4600多件。苏州博物馆的仿古丝扇、海棠窗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绣花丝巾、上海博物馆的粉彩莲盖碗首饰盒.都变成了东方的浪漫。
海外博物馆也以不同的文化向中国七夕致敬。大英博物馆推出了丘比特的丘比特项链,盖尔安德森猫和阿努比斯情侣马克杯,VA博物馆的天猫旗舰店推出了七夕礼物,比如芭蕾舞用的有流苏和背带的包,还有爬花用的马克杯。TomFord的天猫旗舰店在七夕新推出了“唇诱惑”和“坠樱甜恋”限量礼盒,YSL圣罗兰推出了“情书”腮红,为传统节日增添了中西融合的味道。
七夕产品在东西方的热销,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受到了世界更多的关注。世界语“我爱你”被越来越多的方式“翻译”成中文。
越来越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和非遗匠人将淘宝视为传统复兴的重要平台。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70%以上在淘宝、天猫开店。根据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5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淘宝上得到实践和传承。
七夕前一周,淘宝上汉服消费同比增速超过184%,团扇同比增速超过65%,中国传统文创产品同比增速接近56%,珠宝同比增速超过34%,国产胭脂同比增速超过37%。银泰和法国品牌通过C2M定制的各种金饰在七夕期间销售一空超过70%。七夕前一周,饿了么年货订单量同比增长40.7%。传统手工艺也被现代人拾起。
淘宝天猫上,适当的水果模具、刺绣针线、传统手工艺品涨幅都在10%以上。古诗词中“小扇飞萤”“家家乞月”的意境,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新上演。
这背后是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多表达爱的方式。过去一年,有600万人通过淘宝的亲情号绑定了“情人”的关系。七夕当天,支付宝爱心号的开通量是平时的三倍。浪漫就是互相帮助,并肩创造美好生活。中国54%的码商金融店收款使用的支付宝账户属于妻子,这背后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社会信用体系,守护着他们“开个小店,白头偕老”的爱情。
数字经济时代的爱情概念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去年,超过4000万对情侣在蚂蚁森林成立了“环保分会”,爱心树占所有共同种植树木的近30%。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认为,平台效应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传统节日越来越受欢迎,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被挖掘出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