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的魅力与设计理念
重庆西站建筑设计理念先进,整体造型体现“英雄之城”的概念,流动曲线形态的站房表达了两江汇聚的形象,岩石和江水刚柔相济的建造外观则展现了重庆“两江汇聚潮头涌”的气势和“红岩浪漫英雄城”的革命气概。重庆西站设计具有中国“三最”:一是采用清水混凝土预应力结构,为无站台柱清水混凝土雨棚设计,安全性能更高;二是将旅客出站楼梯的上层空间和既有商业的夹层结合,扩大了商业面积;三是采用182米大跨度组合拱结构支撑体系,既满足立面的通透、采光要求,又解决结构上的技术难题。此外,重庆西站出站通道设有4部电动平步道,是中国高铁站中设置电动平步道。站房设计采用上进下出为主、下进下出为辅的进出站方式,站房共有五层,采用“综合交通、立体布局”的方式。其中,地面二层为铁路主站房候车厅,地面层中间设置铁路站台、售票大厅和进站大厅。站台前设置站前广场,广场两侧设置长途汽车发车场、公交首末站及公交停靠站。在候车大厅内,设有22个检票口,均安装自动检票进站闸机。此外,候车大厅内还设有二楼夹层为商业区。重庆西站采用高架候车模式,站房设计采用上进下出为主、下进下出为辅的进出站方式。站房共有五层,采用“综合交通、立体布局”的方式。其中,地面二层(1F、2F层)为铁路主站房候车厅,地面层中间设置铁路站台、售票大厅和进站大厅。站台前设置站前广场,广场两侧设置长途汽车发车场、公交首末站及公交停靠站。在候车大厅内,设有22个检票口,均安装自动检票进站闸机。此外,候车大厅内还设有二楼夹层为商业区。站房分进站大厅东、南、北3个方向进站口,在东门左右两侧各设一个售票厅,可现场窗口购票或通过取票机办理网购取票;共设有9个取票处,46个人工售票窗口、75台自助售票机。地下负一、负二层(B1、B2层),为站台层、出站层,东广场地面与站台层持平,中间设置铁路客流集散大厅、轨道票厅。公共换乘区(轨道区域、出租车区域),两层共配有2630个社会停车位。地下负三层(B3层)为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以及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区域;地下负四层(B4层)为重庆轨道交通12号线区域。建设沿革:原重庆西站站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西铁二村,原名人和场站,始建于1979年,离小南海站12公里,为五等站,不办理客运营业;截至2014年8月,原重庆西站仅办理混装货物发到。2010年8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79次常务会初步通过了《重庆西站设计方案》,将重庆西站定位为重庆对外的又一主要门户枢纽以及综合铁路车站,以铁路为主,集汽车、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2013年5月22日,重庆市发改委官网信息显示:新重庆西站将在既有重庆东站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