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一种源自道家的养生方式,探寻古人的延年益寿之道
“辟谷”,这一古老的道家养生方式,源自于“不食五谷”的养生理论。虽然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许多玄幻类作品和古籍中,我们都能发现它的踪迹。那么,“辟谷”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神秘词汇背后的深邃内涵吧。
“辟谷”最早可见于《庄子·逍遥游》的描绘:“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此处,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超越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养生哲学。这种不食五谷的生活方式,被道家视为延年益寿的不二法则,因此在诸多古籍中都有所记载。
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这里的“食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呼吸方法——绵长柔细的呼吸吐纳。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仿生吐纳的一种,又被形象地称为“龟息”。气在道家理论中是人体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气的流动与运行被视作人体最为深奥的秘密之一。
古籍中载有:“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践行辟谷之前,人们通常首先练习“服气”。这种练习不仅能有效地抵挡断食所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帮助人们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艺文类聚》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三国时期的气功家郄俭在一次狩猎中误入一个空墓穴,其中只有一只大龟。通过模仿龟的呼吸方式,郄俭成功地抵御了饥饿感,并在百余天后被人救出。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辟谷”逐渐衍生出多个流派和繁复的食气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功种多样、具体操作各异,但它们的核心都围绕着绵长柔细的呼吸吐纳。这些食气法包括尹真人服元气法、太威仪先生用气法、太无先生服气法、茅山先生服内气法、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法以及灵宝功等。
“辟谷”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方式,更是一种追求身心和谐、与自然相融的生活哲学。通过深入了解和体验“辟谷”,我们或许能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一种回归自然、保持内心平衡的生活方式。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