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是几点?——深入解析古代与现代时间对照
在深夜的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我们称之为“深更半夜”。在古代,没有钟表或其他计时工具,人们只能依靠打更人的报时来知晓时间。那么,“深更半夜”具体是现在的几点钟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古代历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其中,“三更”就是子时,从当夜23时开始,到翌日1时结束,总共两个小时。人们常说的“半夜三更”,“半夜”和“三更”通常是同一意思。同时,“深更半夜”和“三更半夜”表达的是同样的时间段。
在古代,劳动人民将一昼夜细化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称为一个时辰。十二时辰制度既可以用于描述一整天,也可以用于描述任何一个具体的时辰。这种制度源于古代人民对太阳出没、天色变化以及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细致观察和理解。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汉代时期对其进行了命名,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同时,古代人民还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例如子时对应的是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丑时对应的是一至三点,以此类推。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因此,“四更造饭,五更开船”在现代的时间观念中相当于“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同样地,“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古代人民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方式也有所不同。白天被称为“钟”,而夜晚则被称为“更”或“鼓”。这种区分可以从古代钟楼和鼓楼的建筑中得到印证。在古代城市中,都会设立钟楼和鼓楼。在清晨时分,钟楼会撞击钟声来报告时间,因此白天的时间就被称为“几点钟”。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