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风骨与傲骨

陶渊明,这位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伟大诗人、辞赋家,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生于公元352年或365年,逝于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然而,更为人所知的,是他那不屈的品格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

这个典故源于《晋书·陶潜传》。当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一天时,他的生活遭遇了一次重大的考验。当时,他的上司浔阳郡派遣了一位以凶狠贪婪闻名的督邮刘云前来视察。这位督邮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就栽赃陷害。陶渊明对这种行为极为不屑。

然而,更为令人气愤的是,这位督邮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在陶渊明看来,这无疑是对其人格的侮辱。县吏还提醒他,参见督邮要穿官服、束大带,否则有失体统,而督邮会借机大做文章,对县令不利。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风骨与傲骨

这一刻,陶渊明做出了一个震撼的决定。他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言罢,他取出官印,封好并写下一封辞职信,就此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这就是陶渊明的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后来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比喻意义——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他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典范。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