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中医与西医的理解及症状详解

什么是胎毒?

“胎毒”这一概念在中医中普遍存在,而在西医中并没有对应的称呼。中医认为胎毒主要是由湿毒和热毒引起的,它们是孕妇在怀孕期间积聚下来的。如果胎毒严重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黄疸高、湿疹、便秘等情况。

在西医看来,如果孕妈妈在孕期过量食用大鱼大肉、孕妇奶粉,或者过多食用辛辣和煎炸食物,可能会加重身体内的热气,并有可能传递给胎儿,导致宝宝出现婴儿脂溢性皮炎等皮疹现象。

老一辈的人常常有“清胎毒”的做法,特别是在南方。南方的气候和水质属于热性,非常湿热。因此,老一辈人认为孕妇在分娩前需要进行去胎毒的工作,否则宝宝出生后皮肤容易长疮、红疹等。

古书中的“胎毒”记载

在《幼科概论》中记载:“凡初生婴儿,数月或周岁及两岁以内,头面环唇等处,忽生疮结,细如粟米粒,白脓头破裂即连成片,热胀痛痒不安,时时流出淡黄腥脓水。附近的好皮肤,一经流出的黄脓水浸染,旋复成疮,初起在皮肤外间溃烂红肿,若不治渐渐即漫延至肌肉表层,亦发淡红肿而溃烂。治不得法,日久能由头面漫延遍身,此即所谓胎毒也。”

《幼幼集成》中提到:“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搐、胎黄是也。”本病主要由于孕产妇恣食辛热、肥甘厚味,或生活调摄失宜,或郁怒悲思、情志不遂等因素,遗毒于胎所致。

胎毒的症状

胎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婴儿皮肤的各种变态反应,如疮疖、疥癣、痘疹等。具体症状包括:

胎毒发热:表现为婴儿遍身壮热,口闭面赤,呼吸气热,眼胞浮肿,气急喘满,啼叫惊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胎毒发寒: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泻白,呼吸气冷,身起寒栗,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开。

胎毒:中医与西医的理解及症状详解

胎毒发搐:频频作搐,身热面青,牙关紧闭,气逆痰鸣,腰直身僵,双目上视,啼声不出。

胎毒发黄:面目及全身皆黄如金色,身热,小便如栀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