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室设计指南:从选址到管理,全方位解析无菌室的使用与维护

无菌室的管理与使用指南

一、无菌室的基本要求

面积与高度:无菌室应保持矮小、平整,面积约为4米²,高度在2.2-2.3米之间。

内部装修:内部装修应平整、光滑,无凹凸不平或棱角。四壁及屋顶应使用不透水材质,便于擦洗及杀菌。

采光与视野:室内采光面积应大,从室外应能看到室内情况。

无菌室设计指南:从选址到管理,全方位解析无菌室的使用与维护

缓冲走廊:为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其周围需设缓冲走廊,缓冲走廊旁再设缓冲间,其面积可小于无菌室。

设备配置:无菌室、缓冲走廊及缓冲间均应设有日光灯及供消毒空气用的紫外灯。杀菌紫外灯离工作台以1米为宜,其电源开关均应设在室外。

进出口管理:无菌室与缓冲间应设拉门,门与窗平齐,门缝要封紧,两门应错开。

二、无菌室的使用与管理

清洁与整齐:无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室内仅存放必要的检验用具如酒精灯、酒精棉、火柴、镊子、接种针、接种环、玻璃铅笔等。

位置固定:室内检验用具及凳桌等保持固定位置,不随便移动。

定期消毒:每2-3周用2%石炭酸水溶液擦拭工作台、门、窗、桌、椅及地面,然后用3%石炭酸水溶液喷雾消毒空气。

空气检测:定期检查室内空气无菌状况,细菌数应控制在10个以下。如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彻底消毒灭菌。

无菌程度测定:取普通肉汤琼脂平板、改良马丁培养基平板各3个(平板直径均9厘米),置无菌室各工作位置上,开盖曝露半小时,然后倒置进行培养。测细菌总数应置37℃温箱培养48小时;测霉菌数则应置27℃温箱培养5天。细菌、霉菌总数均不得超过10个。

使用前准备:进入无菌室前,应在缓冲间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操作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进行。

物品灭菌: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人员要求: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操作要求: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三、无菌室的消毒与清洁

常规清洁:每次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定期消毒: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物品消毒: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和气溶胶的产生,应尽量避免打开或接触无菌容器和检查物品的原包装。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